Man, Monkey, Monster
透過生動的比喻與有趣的演講,Tim Urban 將拖延的心理機制形象化為三個角色:理性決策者、及時行樂猴子和恐慌怪獸。這三個角色在我們的大腦中扮演著不同的角色,影響我們的行為和決策。
理性決策者 (Rational Decision-Maker):
及時行樂猴 (Instant Gratification Monkey):
恐慌怪獸 (Panic Monster):
有期限的拖延:
無期限的拖延:
這就是所謂的暗黑遊樂場,一個讓恐慌怪獸暫時性的封印(或著說強制排除在外?),讓及時行樂猴子到處玩樂(Easy and Fun)但這並非是真正的玩樂,讓理性決策者充滿內疚、擔心、焦慮、自我厭惡的暗黑之地。
拖延的普遍性:每一個人都是拖延者!這三個角色的存在是普遍的,每個人都會經歷理性決策者和及時行樂猴子之間的拉鋸戰,且都需要恐慌怪獸在緊急時刻出來解救。(雖然看情況,反會導向更糟的局面…)
拖延與紀律:有紀律的人並非沒有猴子的存在,而是他們的理性決策者較為強勢,能夠在猴子干預前進行有效的控制。此外,他們的恐慌怪獸可能更早出現,幫助他們避免拖延。
無期限拖延的危險性:沒有明確期限的目標容易被忽視,因為缺乏外部壓力和內部緊迫感(缺乏讓恐慌怪獸喚醒的因素),這可能導致許多人無法實現自己的夢想或達成長期目標。
透過形象化角色及其互動關係有助於我們認識自己的拖延行為,並制定相應的策略來管理它們。特別是對於無期限的拖延,我們需要主動設定目標和期限,避免讓夢想在無形中被荒廢。
每當我們在做正事,由於會感到痛苦,所以就會做其他事轉移注意力,這並非是休息,只是轉移注意力而已,所以到最後自以為很滿足了,回頭一看,事情還沒做,此時卻已經耗光精力而做不了事了。現在還有機會,提醒自己這一生已經走到哪個階段,花費多少時間了。是時候重新規劃自己的人生,並且沒有動力也還是要給自己動力,繼續向前吧!
(猴子:你說的對,所以我們現在應該要再看看其他參賽者寫了些什麼巴拉巴拉…)
← To be continued